【焦点提示】:最近被诸多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陶瓷行业“中国名牌”事件,成为业界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显示: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初选名单里不再有建筑陶瓷的产品。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同时宣布,从今年9月1日以后,瓷砖、地砖等建筑陶瓷产品就不允许再出现“中国名牌产品”字样,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不再保留。
对于业界,从宏观方面的反应看,由以上“引爆点”所引发的直接思考将体现在四个方面:1、没有了“中国名牌”消费者对陶瓷品牌的认可度将随之削弱;2、没了“中国名牌”,陶瓷行业必将寻找另一个具备相应“商业价值”的评选,乃至引起“由狼变成羊”、“有奶便是娘”的无序“发展”局面;3、大家都没有了“中国名牌”,小品牌笑了;4、工程投标的门槛随之降低。
但记者通过业界的采访更发现深层次而又比较现实的问题,比如陶行业没有“中国名牌”是不合理的,大批陶瓷品牌在项目竞标过程中没有既定标准显然是不可能的。此外,《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29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造假悬疑》一文中指出的“不少品牌销售增长,而纳税额却急剧下降”,同样不可能会不引发社会的关注。而作为诸多陶瓷品牌与企业对此将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无疑将是下一个关注的焦点。
>>>点击进入:9月1日以后瓷砖砖等建筑陶瓷产品不能用中国名牌
>>>特别关注:建筑陶瓷为何与“中国名牌”渐行渐远
>>>点击进入:"中国名牌"剔除建陶业 称虚报数据丧失评选资格
除此之外,对于“中国名牌”除名陶瓷行业,人们也议论到陶瓷企业在“提审”中国名牌环节中的“关系”处理不当问题,也有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甚至包括现实中存在的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两个协会的协调问题,都可能被引入新闻背后引起业界思考的范围。
对此,搜狐网、焦点家居网、陶城报、房地产导刊联合打造的品牌栏目“星期三会客室”本期将聚焦陶瓷行业“中国名牌”话题,展开讨论。敬请关注!
【时间】:2007-8-6(星期一上午)9:00
【地点】:搜狐网、焦点家居网陶瓷频道新闻中心(广东佛山)
【主题】:实话实说:陶业缺失中国名牌,不仅是日子怎么过问题
本期邀请嘉宾:
陶瓷行业资深人士 张永农
顺德三英洁具 吴少梅
上海陶艺轩陶瓷发展有限公司国际营销部总经理 周武增
佛山方圆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军
>>>本期聚焦议题:
1、没有了“中国名牌”消费者对陶瓷品牌的认可度将随之削弱;
2、没了“中国名牌”,陶瓷行业必将寻找另一个具备相应“商业价值”的评选,乃至引起“由狼变成羊”、 “有奶便是娘”的无序“发展”局面;
3、大家都没有了“中国名牌”,小品牌笑了;
4、工程投标的门槛随之降低。
5、协会因素?
6、陶瓷行业会否“声讨”名推委?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网友大家早上好,最近被诸多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陶瓷行业“中国名牌”事件,成为业界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显示: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初选名单里不再有建筑陶瓷的产品。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同时宣布,从今年9月1日以后,瓷砖、地砖等建筑陶瓷产品就不允许再出现“中国名牌产品”字样,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不再保留。
对于业界,从宏观方面的反应看,由以上“引爆点”所引发的直接思考将体现在四个方面:1、没有了“中国名牌”消费者对陶瓷品牌的认可度将随之削弱;2、没了“中国名牌”,陶瓷行业必将寻找另一个具备相应“商业价值”的评选,乃至引起“由狼变成羊”、“有奶便是娘”的无序“发展”局面;3、大家都没有了“中国名牌”,小品牌笑了;4、工程投标的门槛随之降低。
但记者通过业界的采访更发现深层次而又比较现实的问题,比如陶行业没有“中国名牌”是不合理的,大批陶瓷品牌在项目竞标过程中没有既定标准显然是不可能的。此外,《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29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造假悬疑》一文中指出的“不少品牌销售增长,而纳税额却急剧下降”,同样不可能会不引发社会的关注。而作为诸多陶瓷品牌与企业对此将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无疑将是下一个关注的焦点。
除此之外,对于“中国名牌”除名陶瓷行业,人们也议论到陶瓷企业在“提审”中国名牌环节中的“关系”处理不当问题,也有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甚至包括现实中存在的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两个协会的协调问题,都可能被引入新闻背后引起业界思考的范围。
对此,搜狐网、焦点家居网、陶城报、房地产导刊联合打造的品牌栏目“星期三会客室”本期将聚焦陶瓷行业“中国名牌”话题,展开讨论。
现在讨论第一个议题:没有了“中国名牌”消费者对陶瓷品牌的认可度将随之削弱,这里是抛砖引玉,请各位畅所欲言。
张永农: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本来中国名牌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老百姓根本就不看重“中国名牌”,看重的只是企业拿了中国名牌在投标的时候,多了一个筹码。而且老百姓也知道中国名牌或者是类似的评比,早就是造假成风,已经不相信这些评比。
因此没有了中国名牌,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认可度是否会随之削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过去大家对中国名牌非常的认可,非它不买,就是会削弱。现在老百姓也知道中国一名牌是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的,所以我是这样理解的。
主持人:张老师的观点说明了中国名牌在终端消费者心目中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的,由此可以想到,陶瓷行业是否有中国名牌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张永农:不是说陶瓷行业有没有“中国名牌”是否重要,我的意思是说,老百姓对中国名牌不是很信任,如果没有用也不对,企业花了很多的资金搞中国名牌,目的是做工程,便于投标。尤其是消费者选择中低档陶瓷产品的并不是在乎中国名牌,他们只在乎价格,不在乎是否是中国名牌。
周武增:我认为消费者对此不会削弱,而且会带来更多的实惠,因为消费者从媒体上的宣传上就会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好产品,并不是因为有了中国名牌这个头衔的产品就是好的产品,反而会让消费者认真的挑选产品,从而挤压了水分,使消费者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还有一个好处,没有了中国名牌的光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时候,也减少了攀比之风,实际上砖上也没有商标,不同于家电和电脑,上面有商标。目前陶瓷产品的同质化非常的严重。消费者对陶瓷产品例如地砖的了解比较少,如果没有了中国品牌,消费者就会认真的挑选。建材行业中为了保护工程、设计以及各方的利益,所以需要有中国名牌,如果没有了中国名牌,反而会让利给消费者。
商家也会转换形式进行宣传,为什么买具行业没有中国名牌,反而销量很好,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商家应该务实进行宣传。
吴少梅:我在八十年代开始就做瓷砖,到了2007年我见证了中国瓷砖的发展,我认为陶瓷企业都希望得到中国名牌,大家都希望通过这样的评比获得中国名牌,这是国家和社会对陶瓷企业的认可,这是正常的。国家对企业的评比早期是严肃、公正的,随着行业的发展,这种评比就变得无序了。
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国家有关部门管理的原因造成这种无序的评比,以前中国名牌的企业要考虑硬件、软件,生产体系、质量体系都要严格的保证,才可以获得中国名牌。后来随着这种无序的评比以及管理部门受不了金钱的诱惑,使评比的条件和程序混乱了,导致了企业和消费者都不满,所以取消陶瓷企业中国名牌的称号也是无奈的,我认为暂时取消陶瓷企业的中国名牌只是权宜之计。
如果没有了中国名牌,那么企业之间就无法进行对比。有的企业只是一些烂摊子,那么大的企业,有诚信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付出了很多,也应该得到行业的认可和国家的保障,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企业的投入,大家都不会投入。
如果让消费者认同一个产品和品牌,尤其是瓷砖,在中国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沿海地区因为信息来源多,见多识广,可能对产品的认知度会比较理智、理性,但是我认为北方以及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就不知道哪些瓷砖产品是好,哪些是不好,我认为现在取消陶瓷企业中国名牌是无奈的决定,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应该由时间考验。
主持人:梅姐的观点还是非常客观的,取消中国名牌是对是错还要由时间考验。
现在进行第二个议题,没了“中国名牌”,陶瓷行业必将寻找另一个具备相应“商业价值”的评选,乃至引起“由狼变成羊”、“有奶便是娘”的无序“发展”局面。
张永农:在有中国名牌的前提下,一些部门和协会也搞类似的评比,例如中国陶瓷行业著名商标,问题是,没有了中国名牌以后,其他评比的价值就要提升了。现在的评比要花很多的资金,主要是搞公关。没有了中国名牌后,其他的评比就上升了。以前获得了中国名牌后,所在政府还要奖励几十万元。现在企业将这笔资金转入协会的评比,因此,国家还是无法控制评比的。如果国家规定以后大家都不准搞评比,只准国家搞评选,才可以。
我认为主持人的话,有奶便是娘是对的,有了评比,大家就一窝蜂的拥过去进行评比。
主持人:除了中国名牌的评比外,是否还有其他的评比可以替代。
张永农:例如过去国家搞金字奖、银字奖,现在都没有了,原因就是越评越乱,当时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还有部优产品,也是因为乱的原因,因为部优产品出来后,什么部都可以评选。例如佛山陶瓷的评选以前有:轻工部、建设部、核工业部,为什么这些部门热衷搞评选,因为搞评选,企业就要花钱,所以大家都争着评选,混乱出现后,部优就撤销了,省市评选也跟着没有了。后来就搞了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本来驰名商标不是荣誉称号,现在也变味了,因此我认为评比是无法制止的,即使没有中国名牌,但是挂中国字头的奖励还是有的,就要看国家如何规范这些评选,但是我认为短期内是无法规范的。
主持人:张老师也回顾了过去的评选,评选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下面有请周总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