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绿色的帐篷里,一片寂静,一个班的士兵躺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在已经发出异味的被子里,他们一个个筋疲力尽,和衣而卧,不时响起疲惫的鼾声。
这是5月19日凌晨1点,济南军区“铁军”炮兵团(下简称“炮兵团”)援驰灾区的第五天。不时有士兵轻手轻脚回到营房,再过不到5个小时,他们将再度出发。目标不确定,但肯定是下一个灾区“孤岛”。
按照国务院总理、抗震救灾总指挥温家宝的命令,部队要克服一切困难,确保24小时内进入到所有村庄,消灭“孤岛”。
清晨5时许,士兵们纷纷被山上的声音吵醒。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丘再次滑坡,发出雷鸣般的轰隆。士兵们被滑坡吵醒,开始起床准备早餐。
之前的一天,团政委希望他们能赶往茂县——这条线路当时还剩下10公里左右未被打通,他们只能徒步前进。对于食物紧缺的这支队伍来说,这条险路又是一个挑战。
吃完早饭,士兵们得知,前往茂县的计划被取消。他们还不清楚新的目的地将在何方,但已经有了强烈的预感,肯定是一个更艰难的灾区。
9点刚过,在指挥部参加完会议的团政委发来指令,目标:汶川县草坡乡。
通往“孤岛”之路
草坡乡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岛”。
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七天,这个距离汶川县城近20公里的乡村,依旧与外界失去了丝毫联系——通往草坡的公路被严重的塌方摧毁,途经的几座桥梁有20厘米的错位,通讯设施因为无人抢修而时断时续。
数天之前,几位县里的干部徒步进入过草坡乡,但由于通讯不畅,没有太多关于草坡乡的消息传出。人们只大约知道,近5000名灾民受困,他们还能撑多久?
早晨9点接到命令后,炮兵团参谋长张兆宁立即集合队伍,匆匆出发。除了要为受困草坡乡的灾民运送物资外,他还有另一个任务:拯救该乡排电站被困的43名人员,这些人同样生死未卜。
10点,数辆东风大卡车运载着300名官兵离开营地。20分钟后,他们从县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装载完救灾物资后,正式出发。
11点20分,官兵们在草坡隧道前停下。隧道已经塌方,当地的向导告诉他们,只有徒步翻山,才能抵达草坡乡。因为道路破坏比想象的严重许多,预计的徒步时间要从3个小时变为5个小时。
就当张兆宁正在踌躇时,岷江对面的山上再次发出巨响,山上的灰尘和小碎石漫天飞舞,下意识间,所有的人都戴上了口罩,对面的山已被粉尘遮蔽。
张兆宁转身拉上向导重新找路,一位军官告诉记者,“肯定得完成任务”。数分钟后,新路找到了。
在山路的起点,数位自发进山救援的当地灾民主动希望替军队背物资,但被婉拒。所有士兵取下空荡荡的背囊,装满物资。主要救灾物资是600箱食品和20箱药物,食品主要是方便面。为了尽可能多背物资进山,士兵们被命令将方便面的包装箱拆掉。很快,士兵发现包装箱还有用——可以用来垫着睡觉,在这个时候,他们还不清楚今晚会不会睡觉,会睡在哪里。
这条进山的路虽然更安全,但却更遥远,普通灾民即便无负重徒步,也需要6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当士兵们打包完毕,宣誓后准备进山时,已经接近18点。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在草坡乡和灾民们一起度过艰难的一夜。
“孤岛”生存记
草坡乡这座“孤岛”,虽然进去的人没有出来,但却有被困者在求生意志下走出。
记者本想随救援的炮兵团进入草坡乡,但由于必须赶回汶川县城发稿。下午14点时,记者搭乘一辆越野车返回县城,路上搭载了4位体力不支的灾民。他们正是从草坡乡徒步逃生的人,他们向记者描述了孤岛内的生存经历。
一位名叫钟祖成的幸存者,是南充人,当时在草坡乡养蜂。地震来临时,“太吓人了,漫天灰尘和石块,像是天上在爆炸,根本不知道往哪跑。”等烟雾散去一些,他才发现到处都是塌方。
幸运的是,地震时,大多数草坡乡的人都在户外,因此伤亡并不严重。据钟祖成说,草坡乡大约死亡几十人,受伤10多人,全部是被石块砸中所致。
地震发生后,饥饿成为幸存者最大的挑战,乡内余粮并不多。钟祖成幸运地遇到了凉水村电厂的“好人”,电厂的工作人员和他说,“我们吃什么,你就能吃什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钟祖成每日两餐,上午喝一碗稀饭,下午吃一碗米饭。但是,存粮越来越少,钟祖成等迟迟不见救援队伍的勇敢者决心走出来,不能坐以待毙。
据钟祖成说,目前草坡乡内的10多名伤员状况不太好。
在回县城的路上,又一队官兵向草坡乡行进。他们运送的物资包括帐篷,据汶川县城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的消息说,5月20日和21日,汶川将有小雨。
回到县城,汽笛声长鸣不息。正是举城哀悼之时,县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的士兵们肃立在满城灰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