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首页  | 经营管理 | 营销专题 | 人际沟通 | 创业天地 | 网商 | 职场生涯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营销管理>>营销专题>>|
中小企业营销路在何方

发布:2011-3-7 14:16:30  来源: 价值中国 [字体: ]

  近几年,在中国商业市场上呈现出一种现象,许多中小型企业在自身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伴随的却是市场持续发展能力的下降与市场份额的不断缩小,这种现象让众多的中小企业家困惑、百思不解。

  中小企市场导向的错位,将直接关系到存亡。

  灵动营销策划机构,林子轶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企业市场“导向”的错位,这是我国大多数中小企的常态现象,它直接反映出当代中小企业家的思维模式,而模式的差异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采取的均是迅速做大作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市场导向模式。他们通过不断的盘活与嫁接企业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削减市场运营上的各类成本、滥用促销、过度重视销售量变等一系列手段来迅速促动企业规模。也许,这种模式在市场经济前期的中国反应出了良性的可行性,但其本质原因在于当时的整个商业社会处于商品苏醒期,物质相对匮乏、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时候的企业发展思维是如何迅速地提高产品的生产量,从而满足市场的大量需要,只要有技术、有生产力、就能让企业赚钱。但这思维模式已成过去时了,是特定时期下,存在的特殊状态。

  21世纪的今天管用吗?

  今天,中国商品市场则是全球开放的、竞争白日化的综合战场,是一个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过度交融的市场。市场的物资基础已从匮乏变成了今天的供过于求、产品同质化,以及大量过剩的状态。

  从市场营销的本质关系中看待,产品同质化与大量过剩的现象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任意一种品类的商品时有着众多的选择,当商品间的差异呈现大同小异时,消费者的选择将变的非常复杂,他们已不仅仅考虑产品本上所带来的质量、安全、寿命、外观等基本使用价值,同时他们还更多在考虑产品背后的品牌所带来的个性、荣誉、象征等体验价值。从马克思理论的商业哲学上看,人类社会是由物质与精神两种文明来配合表现的,当物质已过度繁盛的时期,人们就会开始追求精神价值。那是否就意味了,今天我们的企业家在卖自己的产品的时候,已经不能仅满足于产品基本功能的提供,更要考虑产品体验价值的提供,因为市场发生了改变。

  这也就是今天中国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间差异,为什么我们卖不过他们,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看清市场的本质,没有跟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外资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了形而上、意识层面的品牌拉锯战,而我们却还停留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进行周旋,而最让其失望的是,大多数的本土企业就连现有的物资竞争层面都做不好,不重视产品质量、偷工减料等现象屡屡出现。而这一切都在反映出上述所提到的企业运作模式的导向,以及企业家思维模式的错位问题。

  放弃做大做强,以消费者为第一考虑,让企业做长做久。

  因此,笔者,林子轶建议:中小企不能以传统的市场价值观来树立今天的营销标准,今天是消费者创造市场营销的时代,企业与消费者的买卖过程,已不是企业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静态营销关系,而是双方动态的价值沟通与互换关系,彼此作以影响、制约与共同成长。因此,不以消费者需求为第一考虑,企业将无法提供正确的产品与服务,最终将失去市场。

  同时,今天,不仅是产品供过于求的时代,更是互联网经济繁荣、信息爆炸与视觉疲劳的时代。消费者如何才能从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注意到企业的广告信息,已是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尽管拥有好的产品,但若不能深入洞察消费者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喜怒哀乐等情感习性,企业将无法体会到他们想看什么、想听什么,品牌的沟通也将会彻底无效。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类热点  
营销专题  
创业天地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