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明清德化窑白釉佛像鉴识

发布:2011-4-27 8:18:54  来源: 瓷库中国 [字体: ]

  明清时期,德化窑烧造的白瓷佛像,历来为收藏界所看重。特别是明万历年间瓷塑大师何朝宗所制白瓷佛像,更是享誉世界,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争相收藏。那怕明知是晚清和民国初的仿品,也在所不惜。据说,何氏当年所制佛像也就200件左右,而欧美各国博物馆、艺术馆及私人所收藏形神逼真的瓷雕佛像已逾2000余件。现下市场上出售的德化窑瓷塑佛像不少,不少在佛像背部还盖有“何朝宗”字样的印鉴,但这些,绝大多数是仿品。如何去鉴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陶瓷佛像一般均采用模制。传统工艺的制模与现代工艺的制模其方式是不一样的。1934年以后,出现了注浆一次成型的新工艺。而在明清时代,坯体脱模,一般被分解为头部、身体和底座三个部分,各部分又被分别切割成前后两个片块。由于是合模制作,一般高度在10厘米以上者,除头、手等部件系合模后插入外,内底应是透空的,有明显的连接痕迹。如发现内里中空而底部封平或封平后又开小孔者,则必定是采用现代注浆工艺成型的仿品。真品用合模制作,模子的连接处,必然留有挤压瓷泥调整的痕迹。明代艺人常用手捺,在内里可见指捺痕迹。清代以后除手捺外又常可见以刀具推挤的痕迹。也有仿品为掩盖注浆之痕,在内里过多涂泥,造成胎体过于厚重。而真品厚薄适中,内空适体。因此,佛像上手后,除注意其模接方式外,凡分量过轻或过重者,均要存疑。

图:高白瓷福禄寿三星吉祥家居风水摆设·罗汉观音佛像

  由于古代烧制技术不如现代,特别是明代的作品在烧成后,常在作品的下部或背部留有一些窑裂之痕。因此,凡无窑裂又从头到脚完美无缺者,即可存疑。有些仿品,故意制造假裂痕,则可从裂缝的自然与否和缝内有否流釉等方面去辨别。真裂裂口自然,而且缝内无釉。假裂则反之。

  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胎釉。德化窑由于在坯胎的泥土工艺上有精淘细炼并经几十年后再使用的优点,因此,胎质致密,透光度十分良好,俗称“糯米胎”。但,由于是人工淘洗,再精细,在放大镜下也能见有微小颗粒。而现代淘洗使用机器研磨,瓷土呈粉末状,因此,如遇胎质过分精细者,要慎重。明代德化窑白瓷的釉水系独具特色的乳白釉。这种釉色,匀薄纯净,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对光照看,釉中隐现乳白或微透粉红,后者尤其名贵,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中国白”之美称。到了清代至民国初,因原料配比发生变化,釉色在白中微闪青色,但仍然是光润明亮的。现代仿品的釉色常作乳黄或米黄,且滋润度较差,没有玉质感,仔细观察,容易鉴别。

  鉴别是否大师之作,不能仅据印鉴而定。德化明清瓷雕大师的印鉴有一定的制式,要熟悉不同大师印鉴的制式。而且,真正大师的印鉴常常反而显得模糊不清,若遇特别制式的印鉴且十分清晰者,须小心对待。在胎釉、制法均验证过之后,要特别考察作品的造型和神韵。明代大师的创作,人物比例非常准确,面相丰腴圆润,神情生动如生,仪态慈祥善良,刀法圆熟流畅,衣褶处理飘逸如真,几乎挑不出一处毛病;清代大师的陶瓷雕塑人物,上身稍显瘦削修长,脸相上以长圆见多,五官神韵也较明代稍逊。衣褶绶带的做法与明代也有不同,明代是贴身的,到了清代,则改为悬空飘动,如行云流水,应该说是一种发展创新之举。仿品则最易在这些方面露出马脚。除了胎釉和工艺制作外,造型和神韵是令仿制者造假时最为感到头痛之处。因此,凡遇附件插装生硬,造型欠佳,仪态呆滞,韵味索然之品,十有八九系仿品无疑。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