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马未都的新著《瓷之色》近日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马未都“写了一年,却想了十年”的一本关于陶瓷的专业著作。马未都在《瓷之色》一书中,从陶瓷釉色的角度解释陶瓷的成因,配以大量图片,系统地对瓷之色进行了阐述。
马未都是我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的创始人及馆长,他早年下过乡,回城后当了几年机床铣工。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小说发表后调到《青年文学》当编辑。上世纪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上世纪90年代,他的收藏已初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
1992年至今出版多部有关收藏的著作。1996年10月,在马未都的奔走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个人创办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获准成立。“观复”两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对于把“观复”两字作为博物馆之名,马未都是这样解释的:“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1997年1月18日,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观复博物馆已举办了明末清初青花瓷器展、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展、明清箱匣展、宋辽金元古瓷展、观复小品展、海上怀旧展、食之美器――康雍乾青花瓷盘展、锤錾工巧――中国古代金属工艺展、中国古代门窗展、中国古建筑门窗及陈设展等多项展览。
马未都说,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喜欢就事论事。研究瓷器是这样,研究者喜欢以包围之势将对象看穿,而不顾其生成的原因以及周围的环境。瓷器颜色缤纷,成长分先后,有的贯穿始终,有的昙花一现;过去我常常被其苦恼,弄不明白,遂惦记在心,终于有一天柳暗花明。我开始知道文化不可单一形式,陶瓷同样也是。科学、文学、美学、哲学乃至玄学都为此层层加码,让简单包涵玄妙,使单色成为五彩。
此次马未都转变了视角,从陶瓷所呈现的色彩,这一直观的角度,研究各种颜色在陶瓷上的成因,不仅阐述其技术条件,更深层挖掘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代审美心理等问题,并分析其对于中国文化审美走向的影响。这一领域不仅是马未都首次尝试写作,也是文物研究中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马未都把瓷的釉色分成了11个种类,分别是:白、黑、青、酱、黄、绿、红、蓝、官、色斑、仿生。而这一切颜色的出现离不开一个前提和两个动力:前提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包括了两个基本要素,要素之一是对金属元素特性的掌握。要素之二就是烧成气氛的掌握。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美的朴素追求,其二就是符合统治者的审美追求。
《瓷之色》分十二章,介绍十一种颜色釉瓷器(青瓷篇幅较大,分作上下两部分)。配以精美的图片,直观地呈现各种颜色在瓷器上因各个不同时代,而呈现出的微妙的变化,并辅以优美的文字。表述上也不同于一般的文物介绍和学术专著,更多的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与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