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高龄仍耳聪目明,心怀对陶瓷艺术的热爱,为培养后辈陶瓷艺术人才孜孜以求地奉献着。他就是自学成才的古陶瓷研究家、收藏家王冠英。
与瓷结缘
王冠英,出生在永春苏坑熙里一户世代务农并祖传拳术与青草秘方的医者家庭。
尽管因家贫只读3年半书就辍学在家,但他少有弘志,好奇好学,如饥似渴地阅读父亲所收藏的各种古今书籍,还自学书法、绘画、木雕、篆刻,并在父亲的传授下日夜学拳练功。
距离他家百米之地,有一座唐开元年间始建的古德院名刹,刹中大殿供奉的普陀观音等圣像是德化明朝雕塑艺术大师何朝宗等人的作品。学识丰富的父亲常常告诉王冠英关于何朝宗善于雕塑观音佛像的故事。因此,幼时的他就对古代的人、事与文物古迹,尤其是陶瓷文化艺术,萌生了一种好奇与喜爱之情。
1952年末,王冠英怀着对德化陶瓷文化艺术的向往,来到德化县城,找到当时的晋江专署公营利民瓷厂(1954年更名地方国营德化瓷厂)厂长龚日进。龚厂长看他聪慧朴实、富有朝气,便将他吸收进厂,在厂办公室当文书。从此,他便全身心投入瓷厂的各项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进厂至1979年调到县陶瓷工业公司,广泛地接触了陶瓷的各个部门领域,与广大瓷工艺人交朋友,并探寻何朝宗大师的艺术足迹,丰富陶瓷文化艺术的知识与素养,为他后来对陶瓷学术文化的研究扎下坚实的基础。
独钟古陶瓷
到德化瓷厂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冠英在旧窑间发现了一堆封满尘垢,杂着完、残器件与部分碎片的旧瓷器。他恍惚意识到,这一定不会是一堆废物。后来,他了解到,那些东西竟然是创办德化瓷厂的前身德化瓷业改良场时向各地征集来的中外古今瓷器,不但有明清古瓷,有景德镇、唐山等地名瓷,还有日本、荷兰、法国等名瓷。他随即建议加以整理,建立一个小陈列室。可惜并未如愿。后来,当他得知这些宝贵的瓷器竟被当作废物倾倒进浐溪中,他马上带头并发动办公室人员跳入河中,一件件地打捞、抢救起来。最终在厂部建起一个小陈列室。
除了抢救文物,王老还曾于1979年调任德化县陶瓷工业公司办公室主任的时候,深入德化及永春、南安、安溪、大田、尤溪、永泰、仙游等地民间去搜集收购古瓷889件。这些珍贵古瓷,时间跨度1000余年,经过鉴别整理造册后于1993年移交给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这些古瓷的收集,以实物向世人佐证了德化陶瓷文化艺术的悠久历史以及璀璨辉煌。
1976年,王老参加盖德碗坪仑宋窑址和城关宝美屈斗宫宋元窑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后来又担任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自此后,王老对有关陶瓷的基础理论更是孜孜不倦地学习涉猎,并结合所收集的器物进行琢磨、考鉴、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与实践鉴别判断能力,走向学术成就的殿堂。
王老深感德化陶瓷史料的搜集、整理、撰写与器物的收集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于1960年着手进行《德化瓷业简史》《德化瓷厂厂史》等的整理,1977年为国家轻工业部编纂的《中国陶瓷史》整理有关德化陶瓷部分,1987年应国家轻工业部特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德化瓷》《德化瓷雕》两个条目文稿。此外,他还有《浅谈德化瓷观音》《德化高白瓷》《德化建白瓷》《德化瓷雕》《古今特艺瓷》等专题文章或被编入书籍,或被国内外行家、学者所引用。
王老一生所整理、撰写的有关德化陶瓷史料、资料、论文不下百万字,这些都为德化陶瓷艺术宝库留下巨大的财富。
呼吁抢救瓷画艺术
王冠英家中常常门庭若市,许多年轻人前去向他请教。而王老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总是鼓励年轻人走自己的路,要不畏艰难去创业。上世纪80年代初,王老便一直建议和鼓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要创办成立个人陶瓷研究所。1986年,苏清河欲创办陶瓷研究所的时候,关于取名也曾经前去听取王老的意见建议。
王老认为,苏清河是百年蕴玉瓷庄第二代传承人苏勤明的得意门生,再加上苏清河所创作作品瓷质温润,蕴带红韵,似脂如玉,于是便建议苏清河将研究所的名字定为“莹玉”。
苏清河采纳了王老的建议,就这样,福建省首家民营陶瓷科技企业德化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成立了。研究所成立之后,苏清河聘请王老做顾问。
王老对年轻一代的陶瓷艺人爱护有加,现如今他依然在帮助、指导年轻陶瓷艺人方面不遗余力。每当年轻艺人遇到创作瓶颈感到迷茫的时候,或是创业初始亟须指导的时候,王老甚至会亲自前往对他们做培训。“他们有任何困难和问题都可以随时来找我。”王老爽朗地笑道。
提到当前有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惜迎合市场而放弃艺术追求时,王老对这种浮躁的创作态度表示深恶痛绝。他举了明清时期的例子。德化的瓷雕创作在明朝就已经达到鼎盛,可是到了清朝却突然改成生产青花瓷,导致白瓷断代在明代何朝宗、张寿山、陈伟、林朝景、文荣等瓷雕大师之后,一直延续到整个清朝,都没有出现比较著名的大师,呈现出一段后继无人的空白状态。“这是很可惜也很不可思议的事情。”王老说起这些连连摇头。
让王老摇头叹息的还有瓷画的创作,他说目前在德化能让他感到满意的瓷画艺术家已经不足十个人了,他很担心再过几年,这方面的人才就会断档,因此培养瓷画创作人才,抢救瓷画创作技艺显得尤为重要。
王老表示,德化县当前的艺术大师们若能像前辈那样沉下心来研究和创作,那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
“传统的东西不能丢弃,更不可急功近利。”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