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晋江>>|
五年后,晋江无陶瓷?

发布:2015-5-28 10:01:15  来源: 陶瓷信息 [字体: ]

  2013年底,福建晋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煤改气”的建陶产区,在这一次的能源结构调整中,晋江走在了前列,赢得了社会和公众的认可。

  然而时至今日,当能源替换出现“错步”,晋江这个至今为止全国唯一一个全面实现“煤改气”的产区却因此陷入被动:一路攀升的天然气价格令企业的生产成本始终居高不下,晋江陶企亦因此陷入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高成本,成为悬在每家陶企头顶的利剑,令人寝食难安。难道传承了千年的晋江陶瓷,会真如悲观者所预言般,因无法承担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而在5年后逐渐消失?

  不破不立!

  但正如晋江市磁灶商会会长吴声团所言,“转型哪是这么容易的事情”!怎么破?这个问题成为了压在晋江陶瓷人心头的大山。

  成本大患

  “同样的琉璃瓦,江西产区卖到泉州的才1.7元,但是由于烧天然气,我一片瓦的生产成本就需要1.7元。”吴海(化名,福建晋江磁灶某陶企老板)的琉璃瓦厂位于晋江市磁灶镇,这是一个陶瓷文化传承千余年的古镇,自改革开放后,吴海的父辈因势利导,凭借当地传承了千年的古制陶经验,开起了琉璃瓦厂。因此吴海至今没想明白,经过父子两辈努力、兢兢业业经营了数十载的陶瓷厂,就在这一场天然气风波中摇摇欲坠。他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几年前晋江陶瓷的繁盛景象,然而似乎就在眨眼间,生产线关停、情况开始急转直下。

  “琉璃瓦厂基本已经关停,我们也快了”。吴海苦笑着续上一杯茶,然后喝掉。这也是他最初拒绝接受采访的原因——“做的不好,说出来也是贻笑大方”。

  “如果没有‘煤改气’,晋江陶瓷的现状又会是怎样的?”记者问。

  他静静地思考。“如果不是煤改气,现在晋江依旧会是中国五大陶瓷生产基地之一。”半响后,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据吴海表示,近两三年来,随着建陶市场日渐低迷,大部分晋江陶企由于无法承担使用天然气所带来的成本高压,被迫减产或停产。“使用天然气以来,晋江产区至少关停了1/3的生产线”。

  这一数据在晋江市磁灶商会会长吴声团看来还不够准确。“泉州地区在产生产线不超过270条”。他分析到,泉州已全面启用天然气进行生产,而目前泉州地区建陶行业的用气量大约为270万立方米/天左右,若是以平均每条线1万立方米计算,整个泉州地区在产生产线约为270条。“泉州总共有410多条生产线,由此看来,停产生产线远远超过1/3”。

  一路攀升的天然气价格,使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成为了盘踞在晋江陶企头顶的利剑,也令产区内企业在与其他产区企业的竞争中陷入被动。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行业知名学者尹虹曾在其专栏文章中多次提及:瓷砖烧成天然气化,在全国仍有不少产区及很多瓷砖厂使用煤制气的情况下,就意味着行业的不公平竞争。

  而福建晋江,正居于这种不公平竞争的不利地位。

  据了解,目前晋江产区的天然气供应价格已经从“煤改气”政策推广之初的2.8元/立方米上涨至3.889元/立方米。据此,吴声团为记者算了一笔帐:平均每条线每天用气1万立方米,一天的燃料成本即为38000多元;而同样规模的生产线,每天只需用煤20吨,以煤价600元/吨计算,一天的燃料成本仅为12000元。“仅燃料成本而言,就有了相当大的差距,若以全年生产300天计算,晋江陶企一条生产线即高出780万元成本”。吴声团指出,作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部改烧天然气的建陶产区,晋江陶企所承受的成本之重,已超想象。

  “成本问题不解决,就没有办法跟别的产区竞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叶少芬表示,“煤改气”实施以来,福建陶瓷在与全国其他产区的竞争中已居于不利地位。对于晋江陶瓷而言,如今亟需企业解决的最大的问题便是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带来的成本问题。

  天然气争议

  “清洁能源替换是大势所趋,谁都逃避不了。”晋江市相关经济部门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对于晋江而言,多年发展至今,资源已严重匮乏,环境承载压力非常大,第一目标早已不是发展速度”。他指出,即使没有“煤改气”,作为晋江的传统制造业,陶瓷也早已进入转型升级期,优胜劣汰是必经之路,天然气只是其中的催化剂而已。但他同时亦指出,在能源结构调整背景下的陶瓷行业发展,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区域平衡问题,二是天然气价格机制。他分析指出,晋江作为传统产区,在生产成本上原就不具备与新兴产区竞争的优势,清洁能源替换的不同步,更是拉大了晋江与其他产区之间的差距。

  因此,无“回头路”可走的晋江陶瓷,将矛盾直指天然气价格,陶企与当地天然气供应方新奥燃气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激化。

  最为典型的案例便是今年3月30日上午,晋江、南安两地的200余家陶企聚集在泉州新奥燃气公司门前拉横幅,要求“气价并轨下调”。

  调查中,多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若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晋江陶企将难以为继。悲观者甚至认为,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5年时间内,若成本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晋江陶瓷极有可能会逐渐消失。

  有消息表示,针对天然气价格问题,晋江市政府已于4月中旬召开会议,称自4月1日起,陶企天然气供应价格将下调0.18元/立方米。其中,天然气供应方新奥燃气让利0.13元/立方米,晋江市政府补贴0.04元/立方米,泉州市政府补贴0.01元/立方米。

  上述晋江市相关经济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表示该政策已经实施,将在今年年底统一返还企业,新奥则将直接折换成天然气供给企业。

  此外,他还透露说,由于目前晋江的天然气全部由中海油提供,主要来自印尼,受采购价格影响,故而天然气价格始终居高不下。但是这一情况或将于今年年底迎来变化。“现有消息表示今年底中石油会进驻晋江,带来‘西气东输’的天然气,届时,天然气价格或有调整。”

  “用天然气代替煤作为主要燃料,本就是不对的”。在该负责人办公室,一位前来咨询相关工作的陶企负责人在听到“天然气”时反驳到:天然气本来就属于我国的稀缺资源,供应远远不够,政府与其强制推行“煤改气”,不如严抓环保。

  “在我看来,这就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在短暂的沉默后,上述负责人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在的脱硫等环保设备与技术都很成熟,但这是建立在企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基础之上,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去做减排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但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一旦监管松懈,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事件就会马上凸显。这是毫无疑问的。”他指出,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就导致了政府“一刀切”政策的出现。

  事实上,使用天然气并非一无是处。福建省晋江万利瓷业有限公司高级经营师李新生介绍到,万利从2008年启用天然气进行生产,由于天然气温度稳定,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与尺寸更为稳定,且基本没有汾水、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此外,鉴于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由此获得了一些大型房地产公司的青睐。但是其弊端就是价格太高,导致使用天然气的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内耗之痛

  晋江的外墙砖闻名全国,晋江人曾能很自豪地说他们的外墙砖产品占据市场65%的份额,彼时,晋江有90%以上的企业生产外墙砖。但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外墙砖市场受政策影响逐步萎缩以及使用天然气带来的成本高压等多重压力下,过于单一的产品种类也成为了影响其继续发展的掣肘。

  “当某些突发性的政策来临之时,过于单一的产品体系容易受到较大冲击且难以应对,因此,企业要走多元化的产品道路,提高竞争力”。李新生指出,经过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虽然目前晋江产区最大份额产品仍属外墙砖,但其产品体系中仿古砖、陶板等产品的比例明显提升。

  据介绍,目前晋江产区的产品结构中,传统外墙砖占40%左右,仿古系列(内、外墙地砖)产品占30~40%,琉璃制品占10%左右,其他为陶板等新兴产品。

  但晋江的问题,远远不是产品结构调整就可以解决的。

  “产品同质化,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无序竞争,更为致命。”一位不愿具名的晋江资深陶瓷人分析到,在该产区,新产品的“寿命”不会超过一年,在有代表企业将某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并取得不错反响后,其他企业就会迅速跟进,产品价格遂急速下滑。

  该人士列举了很多例子:通体外墙砖由最初的70元/平方米左右下跌至十几元,陶板由高附加值的典型代表产品变为无利产品,喷墨产品由百元时代跌入微利时代……这些变化,都发生在产品推出市场后的1~2年时间内。“产品创新、差异化,这些大家都想做,但是却都不敢做。投入大量人力精力财力研发出的新产品,一年之后就会成为烂大街的产品,但这却不是被市场淘汰,而是被同行做烂的”。他指出,内耗才是晋江陶瓷最为致命的问题之一。

  “每个企业都在找各自的出路,但是仅有不到50%的企业能找到”。吴声团表示,晋江陶瓷需要突围,否则将无路可走。但现实是,晋江大部分陶企仍深陷价格战泥潭中无法自拔。一位王姓供应商向本报记者透露,近来与其合作的晋江部分陶企的付款时间越来越长,疑是资金链出现问题。“销售似乎都还不错,每天都看到很多车运货出去,但是我们的收款周期越拖越长。”

  有分析指出,上述问题的出现与晋江陶瓷发展模式有关。据相关人士介绍,晋江陶瓷发展之初,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大部分企业属于“两证不全”企业。手续不全,因此很难通过银行融资获得支持,故而企业的流动资金都不够充裕,这也是多数晋江陶企规模不大的重要原因。“这也决定了这些企业容易陷入价格战,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为确保资金正常运转,他们就更加需要通过出售产品回笼资金”。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内耗更甚。

  转型迷局

  正如吴声团所言:晋江陶瓷发展进入转型期,在这个十字路口,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变!但是怎么变?这个问题成为压在当地政府、协会以及企业头顶的大山。“接下来,要么价格战,要么品牌战”。吴声团指出,但对于晋江产区而言,价格战无疑毫无优势。那么品牌路如何?

  现状是,在晋江这个汇集了恒安集团、盼盼食品等知名企业,孕育了包括七匹狼服饰、安踏、特步、361度、九牧王、劲霸等朗朗上口品牌的“品牌之都”,建筑陶瓷的表现却是乏善可陈。

  “晋江外墙砖历来以走工程为主,这一渠道重产品质量甚于品牌,因此企业对于品牌建设长期忽视。”林军(化名,晋江某陶企从业人员)指出。

  “晋江陶瓷目前最缺市场”。林军指出,这个“市场”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产品创新,二是渠道变革。“但渠道变革则需要把品牌做起来,否则无从谈起。”但是现实是,晋江陶瓷对品牌长期忽略。

  这一观点得到了某贴牌商王某的认可。他进一步分析到,“晋江与佛山相比,前者注重产品的发展,后者则更注重品牌的发展。而现在,由于市场行情急转直下、环保压力居高不下,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福建已经错过了发展品牌最好的时机,因此迟迟未能进入正轨。”在业内人士看来,晋江陶瓷最大的优势之一便是其遍布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团队。有人指出,全中国陶瓷制品的经销商中,泉州人占总销售群体的70%以上。这也是“晋江模式”的独特条件——销售优势。

  发展至今,这个优势成为了救命稻草。吴声团指出,如今对于过半的晋江陶企而言,仅能依靠团队销售这一优势维持短期生存:凭借原有的销售网点,继续下沉至乡镇,寻找其他产区与企业关注较少的市场,寻得继续生存发展的机会。

  但同时也有人指出,这个曾经令晋江陶瓷壮大的最有利优势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该产区品牌化发展的进度。该人士指出,“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既是晋江的优势,同时也是劣势,消费者长期接触晋江已形成习惯,一旦形成广泛的既定印象,再想改变大家的认知就会非常困难,因此这也是制约晋江陶瓷企业走品牌营销的因素之一”。

  "晋江陶瓷不愁销售,但营销普遍缺失”。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叶少芬分析,如今晋江产区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缺失,其中又以管理、营销人才的缺失最为严重。

  “这么大的产区,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她将问题的关键直指企业意识的转变。

  实际上,晋江陶瓷还是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如拥有港口,便于对外发展贸易;而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更易将该地打造成特色的品牌陶瓷文化城……但现阶段对于企业而言,由于政策不清晰,尤其是在能源结构调整中丧失了市场竞争优势后,陶企老板投资信心明显不足;再加上几十年来的运营习惯,品牌道路更加艰难。

  出路探索

  调查中,叶少芬向本报记者透露,为了更好扶持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晋江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在与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沟通,欲出台一些扶持政策。

  晋江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证实了这一情况。此外,该负责人还透露了其目前正在考虑的三个方向:

  首先是在国内市场已经稳定的当下,如何走向国外。晋江陶瓷通过自主品牌独立走出口的企业很少,大多是通过外贸公司,如何抱团扩宽销路?这是下阶段陶企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次是品牌问题。晋江外墙砖具有区域品牌优势,但内墙砖与地砖则亟需塑造品牌。如今陶瓷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去打造品牌并不现实,所以现在晋江陶瓷或可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塑造晋江陶瓷品牌,力争培育5~10个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

  此外,在燃料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实困境下,晋江陶企还可从人工及能源回收利用等方面降低成本。“清洁能源替换不可能走回头路,只怪晋江跑得太快,所以要节约成本,提升产区陶企竞争力。”据介绍,晋江产区正在实施制造业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试点方案,在分拣、质检、打包等生产环节,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

  该负责人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假设平均每条生产线有20~30名工人,现在晋江地区人均工资3000~4000元/月,每条线每个月的人工成本6万~12万,一年(以生产11个月计算)就是66万元~132万元。

  而采用这种由中国科学院提供的智能化生产线,将分拣、质检、包装、码垛等环节均纳入自动化运作,可以基本将“无人车间”的概念转化为现实,将车间操作人员由原来的数十人减少至2~4人,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事实上,不甘“坐以待毙”的大部分晋江建陶企业家也在多方探索如何困局突围。

  “前些年,本地不少企业向外迁移后,也发展得不错。”当地一位不愿出具姓名的陶企老板告诉本报记者,面对如今的形势,也有部分企业考虑过效仿前些年的异地迁移建厂。

  “但这仅仅是想法而已,根本不切实际”。该陶企老板表示,一方面,在环保风暴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国内各新老产区几乎都同样提出了“煤改气”的要求;另一方面,如今大环境迥异,异地投资建厂,别说盈利,即便收回投资成本也绝非易事。

  “不出去或许尚存一线生机,真出去了说不定死得更快”!该老板直言不讳地说道。

  采访中,多家陶企老板向本报记者表示,晋江陶瓷产业遇到的困局空前罕见,希望政府“积极救市”,明确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我们也不相信政府会眼睁睁看着这么大一个产业真的倒下去,相信政府和协会也会高度重视,给大家一个发展思路的。”某陶企老板向本报记者说道。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