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周金田
将文化融入陶瓷,将瓷土特性展示在艺术品中,达到温润细腻、白瓷如玉的艺术价值。1月5日,东南网记者在德化恒玉陶瓷有限公司展览室内欣赏到了一组由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周金田的力作《国色天香》。周教授认为,目前陶瓷研究应在于如何传承老祖宗陶瓷雕塑技巧,并应用现代审美理念,制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特性的艺术作品,充分挖掘出“瓷性的生命”。
执着于瓷性的表现
“陶瓷是一门很深的科学,从山上的瓷土到完美的陶瓷作品,过程漫长而艰辛。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和瓷土的相互融合度关系,还会产生种种不可预料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对瓷土特性有一定的掌握,并通过不同特性瓷土的搅合,让艺术品达到最佳的效果,让损耗率降到最低。”周金田对于陶瓷工艺如此理解。
在陶瓷展示台上的《国色天香》是周教授2013年的精品之作。该组瓷品人物体态丰满,婀娜有型,瓷色白而不腻。他介绍,该组瓷器共四件,以唐代仕女图为蓝本,以德化瓷土为主要原料,以现代雕塑为主要技术支撑,通过多种瓷土的混合搅拌和温度控制,使其外表白润且透发着一种生命的气息,而不是“苍白”。不仅如此,记者发现该组作品不仅在人物造型上有所讲究,在饰物搭配上也别具用心。每件人物都有依靠在不同造型的“石头”上,而这些“石头”造型便选自代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苏州园林石趣的样本,把石文化通过陶瓷表现出来,让整组作品的人、物相协调,展现现代仕女宁静生活的主题。“唐代女人以胖为美,而现代社会上却有许多女士因担心生活质量下降而盲目减肥,甚至出现健康问题,因此创作该件作品的目的之一也在于呼吁现代女士理性看待肥胖。”对创作意图,周金田笑着解释道。
同样的陶瓷技术,周金田还运用于2014年的另外一件力作《世遗之音》上。对于这件作品的创作理念,周金田表示,该作品创作意在通过一种集合展现海丝泉州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底蕴,“南音是语言的活化石,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泉州文化历史的代表;而德化陶瓷千百年来也搭乘着海丝航轮传播到世界各地;此外,三代同堂的南音演奏,不仅体现了和谐家庭主题,同时也表现出了现代人对经典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结合调制出来的温暖白瓷色,展现了作品的主题。”
也正因为周金田对陶瓷内涵的执着追求和研究,周金田的《龙凤呈祥》、《暮归》、《竹报平安》、《国色天香》、《世遗之音》等多件作品获得了国家级金奖,部分作品还被选用为各种外事交流中。
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在周金田看来,不断深化德化白瓷的现代创新理念和提高技艺是对自己多年所学的一个交代,德化白瓷雕塑独特的技艺魅力与中华文化完美的结合更是一位德化瓷艺师的责任与义务。
“德化陶瓷在我国瓷雕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有‘东方艺术’的声誉,我们不能让这一技艺消失,一定要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周金田表示,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陶瓷工艺师,自己将以提高瓷塑技艺,实现德化陶瓷雕塑独特的技艺魅力与中华文化的完美结合为己任,努力创作出更多代表现代精神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和鉴赏。
周金田陶瓷代表作《国色天香》
七尺讲台传播创新理念和技艺
低调、朴实、谦和、稳重,这是周金田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记者与周金田初次见面地点是在德化恒玉陶瓷有限公司的展览馆,那里展示着周金田的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然而,当周金田出现在展厅里的时候,记者却无法将其外表与一位陶艺大师连系在一起,温文尔雅的朴实形象更觉得像位师者。
出生于德化的周金田注定与这方水土和人文历史分不开,而七尺讲台是周金田是其传道授业的地方,也是其展示研究成绩的舞台。说起自己的从艺之路的辛酸,周金田依然记忆犹新。出生于1969年的周金田从小就一直在陶瓷厂玩耍,看到精美的陶瓷瓶子和寿星酒瓶便爱不释手,期间也慢慢目睹和认识了陶瓷如何由泥土变白瓷的的神奇过程。1986年8月,周金田如愿考入德化职业中学,并第一次接受到了陶瓷雕塑的系统化学习和训练。毕业后,周金田又考入厦门集美师专美术专业深造,并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德化职业中专、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担任陶瓷艺术教学工作,同时还被德化恒玉陶瓷有限公司聘任从事陶瓷艺术设计和艺术总监。从此,周金田的人生便于陶瓷捆绑在一起,传道授业解惑和自我艺术水平提升成为了他的己任。
28年来,周金田并不把自己当成陶瓷大师,他更喜欢人家把他当成一名人民教师。在传道授业的道路上,周金田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对学生要求:一是要严谨;二是提倡发展创新。”周金田告诉记者,对于一名陶瓷专业的人来说,各种烧制技术在如今已经不是什么难题,雕塑技术也可以考日积月累的钻研和苦练解决,唯有创新思想最为难得。如果不创新表现形式,再过几十年几百年,这个时代的人留给这个时代的陶瓷艺术品就寥寥无几,后世人也无法从陶瓷艺术品中品鉴到这个时代的特点和人文底蕴。
周金田陶瓷作品《世遗之音》中的老者人物
对于从事20多年教学创作的他来说,更加明白陶瓷是一门很深的科学。从瓷土到瓷器的过程漫长而艰辛,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料的事情。“关于创新,目前随着好瓷土的逐渐减少,材料上已经达到了极致。作为一名陶瓷教师,我们传授给学生的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引导他们从原料合成、题材、造型上创新,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制作出有时代特点的艺术品,并使其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不仅传播陶瓷艺术品,也传播德化陶瓷制作的独特工艺。”对于创新的理解,周金田强调,在技术上的创新应该以严谨为前提,严格把关好每个环节,精雕细琢,从而才能更好地创新,这也是创新的基础。
据了解,目前周金田的陶瓷瓷土研究已吸引了来自各地陶瓷制作者的关注。每年寒暑假,他都会带着一帮研究学生应各省邀请前往该地进行陶瓷交流,传授德化陶瓷的传统雕塑技法,用雕塑法充分展示出陶瓷的细节。如今,即使平日里教务再繁忙,他也依然坚持学习,精心研究,及时吸取国内外的新教育成果,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同时力求做到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水平。多年来,其撰写的《陶艺创作中模糊思维的培养》、《试论德化陶瓷艺术的精神品质》、《现代陶瓷与光源关系论析》等论文被国内知名期刊选用。其个人也获评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并当选福建省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泉州市政协委员。
《论语·子罕》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德化的白瓷器的自然之美尤其体现在德化瓷雕艺术之中,而我国的瓷雕艺术尤推德化的白瓷雕塑最为著名。德化的瓷雕艺术造型生动逼真、格调高雅、艺术魅力独特,达到了中国古代瓷雕艺术成就的高峰。周金田认为,德化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成果丰富,继承和弘扬陶瓷艺术的精神品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技术遗产,注重陶瓷艺术“精神”能量的释放和提升,注重其“物性品质”与“人文气息”的结合,其意义不仅仅是满足艺术本身的需要,而更是要带动地域文化的整体突破和提升,促进我国陶瓷艺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