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八旬老人瓷盘作画被评为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
淄博八旬老人瓷盘作画被评为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
中新网山东淄博6月12日电(签约作者 闫盛霆 通讯员 郗文娇)在2016年举行的第42届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评选中,淄博淄川区盛庆隆大师在直径20寸的瓷盘上创作的《寒江垂钓》、《寒林瑞雪》、《野渡无人舟自横》3件作品,破格评为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
盛庆隆出生于1935年,81岁高龄的他已从事陶瓷彩绘工艺设计60多年。他师从著名画家李左泉、梁文焕先生,国画颇具李左泉画风,作品以山水画见长,兼攻花鸟、鱼虫、人物,尤以雪景著名。
创新技术广开先河
盛庆隆大师从小爱好美术,后专门从事瓷画创作。1951年至1954年,他在博山陶瓷厂负责统计工作。1954年,他由博山陶瓷厂调至淄博瓷厂,参与淄博瓷厂筹备建设工作。期间,他在江西景德镇集中学习陶瓷绘画3个月,培训归来后,由他担任原淄博瓷厂彩绘组组长。当时的彩绘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们自己生产、加工,从原料到设计、成型、烧制、彩绘一条龙。当时的彩绘组以绘制小碎花、兰草图案居多,在盛庆隆的带领下,淄博的陶瓷绘画事业广开先河。
1959年,他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用瓷的设计与制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人民大会堂使用的直径600厘米、高500厘米的牡丹、兰花图案的花盆,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完成的。因为器型大,烧制过程中经历无数次尝试才成功。
他曾几次带队下江西,奔湖南,拜师求教,较全面地掌握了陶瓷釉上新彩色、粉彩、青花及釉下五彩等瓷器装饰技法,是近代淄博最早外出学习陶瓷绘画的艺人之一。
1970年,他致力于釉下彩装饰研究。当时淄博的釉下彩只有单调的蓝色,他从湖南引进釉下彩,是原淄博瓷厂中第一个使用此项技术的人。釉下彩作品不易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使得淄博陶瓷作品有了更好的展现形式。还成功试制了红、黑、绿、蓝、黄“釉下五彩”,填补了淄博没有釉下五彩的历史。因为釉面的配方与湖南并不一样,颜料不适合淄博地区使用,他便带领小组一点一点试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淄博的釉面。还与原料组结合,在淄博地区创新出“锰红”“艳黑”等釉料。“如果没有‘艳黑’,湖南的黑色到了淄博就变成墨绿色,我们创造出来的锰红也比原来显得干净漂亮。”盛庆隆说。
60多年来,经盛庆隆创作的手绘陶瓷作品已达16万件。在他保存的手绘陶瓷作品中,一个九寸象鼻瓶是釉下五彩的代表,瓶身上的雪青色是盛庆隆独有。
专攻陶瓷国画十年乃成
盛庆隆先生从事工艺美术工作60余年,把自己大半辈子的时间和对艺术的激情热爱、对事业的勤奋执著、对人生的体验感悟,都播撒给了陶瓷艺术。他不仅在陶瓷彩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设计创作了许多优秀经典的作品,为淄博的陶瓷艺术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在绘画艺术上也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形成了自己恬淡、平和、自然的艺术风格。
有人说,他的雪景画以墨代色,无笔痕水泅。炎夏观之,能让人顿忘酷暑之感。洒脱的笔墨线条,黑白灰的基调,一片冰清玉洁中,让人心驰神往。
1988年退休后,盛庆隆开始专攻陶瓷国画。他认为,只在陶瓷上绘画,在瓷器上画了擦、擦了画,画不出水平。他独创了专门在陶瓷上应用的国画。从尝试到成熟,盛庆隆整整用了10年时间。他把雪景、四季山水等国画都搬到陶瓷上,干净、利落、细腻,色彩鲜艳,亮度饱满,画面清晰,毫不拖泥带水,还体现国画风格,像是写实又不同于写实。
吃过午饭,81岁高龄的盛大师像往常一样继续创作他未完成的雪景。退休以后,他每天坚持工作至少6小时,3小时作画,3小时教学,风雨无阻。他是周围居民身边巨大的艺术宝库,从十二三岁的孩童到75岁的老人,都来找他拜师学艺。他也是出了名的热心人,看到有的孩子父母打工挣钱不易,他主动给学生减免学费,让孩子免费跟他学习。他用六十年的从艺生涯和不凡成就诠释了什么叫“艺术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