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其它>>|
《王香图》:隐晦的反清誓言

发布:2019-4-13 10:29:03  来源: 收藏快报 [字体: ]

图1

图2

  清早期福建的窑口曾生产一种兰花纹瓷盘(图1、2),存世量较大。盘中主体图案是一丛茂盛的兰花,兰花旁边有一块中间带孔洞的太湖石,前景有两株与兰石形成对比的小草。图的左侧有两句题诗,虽然字的写法有些怪异难懂,但综合同类兰花盘的题诗,可知其文是:“王香不与凡花伍,玉蕊偏宜倚石开。”这幅瓷画的主题是什么?本文试作分析。

  在瓷器上画兰花纹样,历史上有两个时期特别多。一是在明初,一是在清初。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与朝代的更替有关。每当朝代更替,前朝的臣民如何与新王朝相处,都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有些人适应快,转身就做了新朝的臣民;有些人忠心耿耿于前朝,坚决不做“贰臣”,这种人史称“遗民”。“遗民”往往自诩清高、人格独立,虽然日子不太好过,但精神上是自豪的。画兰花,以兰自譬,是“遗民”们借物抒情的一种重要方式。

  清初有许多窑口爱在瓷器上画兰花纹。景德镇窑画的兰花纹,其中有一些在兰花旁也配文字。文字不多,如“雅”“美”“佳器”及变体文字等,还常常画成印章落款的样子。要说这种兰花纹中有某种寓意,那是一定的,但表达过于晦涩,意思已含混不清。相比来看,图1这种福建窑瓷器上的兰花纹,题写两句诗,表意更加坦率。不过坦率也是相对的,因主题实在敏感,仍有各种顾忌的迹象存在于图文中。比如诗句的书写有些怪异就有故意含糊其辞之嫌,让人一眼看不明白,而心有灵犀者却能心领神会。

  下面我们来具体剖析一下图1这幅瓷上字画。先来看“王香不与凡花伍”这句诗的诗意是什么?这句诗其实是引用孔子作琴曲《猗兰操》的经历,改编而成。孔子作《猗兰操》一事,最早记载于东汉蔡邕所著《琴操》一书。原文说:

  “《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

  从上述引文可知,孔子在过一处“隐谷”的时候,见到一丛“芗兰独茂”,生发感叹:“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于是停车弹琴一曲,抒发“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的悲凉心情。

  “王香不与凡花伍”一句中的“王香”,显然是借用“兰当为王者香”的语意,用来指代“兰花”的。因此,我们不妨将这幅兰花图称为《王香图》。孔子将自己(“贤者”)没有得到诸侯重用,只能与“鄙夫”为伍,比作兰花与众草为伍,因此而伤感生不逢时。“王香不与凡花伍”的比喻与孔子有所不同,它是将“凡花”(众草)比作归顺新王朝统治者的臣民,而自己作为“王香”(兰花)拒绝与“凡花”为伍,这是在表达不愿归顺新朝的决心。

  “玉蕊偏宜倚石开”一句中的“玉蕊”,是指兰花的花蕊,也可看作是兰花的内心。花蕊在什么条件下盛开,代表着兰花的意愿。那么,“玉蕊偏宜倚石开”中的“石”就成了理解这句诗的关键所在了。此石代表着什么呢?从图1中画的石头形状看,它是由上下相叠的两块观赏石组成。观赏石中间各有一个圆洞,这是太湖石的特征。所以,兰花“倚石开”隐含的意思是要倚太湖石开。

  在清初,“太湖石”是旧王朝大明的一种象征!关于这一点,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此石可比太湖”解》的考证文章(刊登于《收藏快报》2018-5-23),对此作过解释。

  大致论点是:从计成《园冶》对观赏石的述评中我们可知,明末人们心目中的“太湖石”已经不是普通的观赏石,而是用来满足怀旧情感的对象。到了清初,人们有共性的怀旧对象是刚刚消亡的明王朝,所以“太湖石”就成了大明王朝的象征!

  这样,《王香图》上两句诗连起来解读,真正的诗意就是:兰花作为王香,不能与凡花为伍,去新王朝那里争宠;兰花要忠诚于旧朝,为大明的复兴施展才华。这简直就是铁心反清的誓言!画师就不怕杀头吗?

  从时代背景看,《王香图》的大胆是有原因的。清初福建一带有郑成功、耿精忠等反清势力长期盘踞,民间反清复明的意识是要比其他地区更强烈一些。《王香图》本身,或许也的确有鼓动民众反清的意图在里面。所以,瓷画与民意之间存在呼应关系。

  当然,在全国大形势下,画师们还是注意分寸的。他们通过隐晦的诗意、异常的书体、简单的物象、粗放的笔法等手段,在表达反清意愿和免遭官府迫害之间走钢丝,要抓《王香图》的把柄并不容易。从《王香图》存世量较大的情况看,这幅瓷画在福建当地很受民众欢迎,称得上是一幅“走钢丝”的杰作。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