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展会分类: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树脂工艺  卫浴陶瓷  建筑陶瓷  陶瓷机械  原料辅料  其它展会 国内展会 国际展会
  展会搜索   展会时间
展会手册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展会新闻>>|
淄博陶瓷的“千年守望”

发布:2019-9-5 8:20:42  来源: 凤凰网山东综合  字体:[字体: ]


01

波澜:“原典”的归来

       1759年,英国,少年时不幸失去右腿的乔舒亚·韦奇伍德,29岁。

      这一年,他立志要在陶瓷研发技艺上,赶超“中国瓷器”。乔舒亚·韦奇伍德是何许人?有一个人,相信大家都都知道,达尔文,《物种起源》作者,他的外公,就是乔舒亚·韦奇伍德。

     不过,韦奇伍德最为重磅的身份是,他被誉为“英国传统陶瓷之父”。1759年,韦奇伍德创立自己的第一家陶瓷工厂,命名为Wedgwood,在之后的260年中,Wedgwood成为“世界上最具有英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象征”。

 

△“英国传统陶瓷之父”:乔舒亚·韦奇伍德

     179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停止购买中国瓷器。

      1793年,乔治·马嘎尔尼代表英皇,以贺乾隆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并献上wedgwood花瓶作为寿礼之一赠与乾隆,这位使节,正是那位只行单膝下跪礼,拒绝叩头的马戛尔尼伯爵。在2010年,由李保田、张国立等主演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曾再现这段记载。

      此时的博山陶瓷,经过清朝康、雍、乾三代的发展,成为山东陶瓷的主产地、销售中心,以“瓷城”在中国闻名遐迩。当时的淄博陶瓷,历经商周、隋唐五代宋金、明清时期的发展沉淀,已烧制出青瓷、黑釉、白釉、青釉器物,以及雨滴釉、茶叶末、红绿彩、绞胎、孔雀蓝、三彩等釉色的器物,特别是淄博黑釉,在全国釉瓷之中,淄博黑釉烧造水平是最高的。

       即便是民国初期,在军阀混战年代,淄博窑凭借淄博本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矿产资源,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仍然能烧制出产量巨大的日用瓷器,让“淄博窑”扬名中外。

      然而,在解放前夕,淄博陶瓷业除了少数窑厂生产少量碗、盆以外,其他陶瓷厂则完全停产;1948年,陶瓷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更是降到了极低水平。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淄博陶瓷迎来发展生机;到20世纪80年,淄博陶瓷产区,发展成为全国陶瓷五大产区之首。

△ 1983年4月12日,时任中宣部部长邓力群参观视察省硅酸盐研究所,时任淄博市委副书记杜祥荣(右一)陪同参观。

     千年的陶韵,终会被时代唤醒,当她醒来之时,世界必会被她的容颜而惊奇。

      1965年,杜祥荣(1991年任中共淄博市委书记),29岁,淄博陶瓷厂技术员,开始研制“高石英瓷”。1978年,杜祥荣调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带领同事研制高长石英质精细瓷和高石英质日用细瓷,高石英瓷在山东硅院新技术、新工艺、新装饰的淬炼下,不断提升。

       1984年,淄博烧制的硅元高石英瓷器,入选中南海,高石英瓷跃身成为第三代国瓷。1987年,通过轻工业部技术鉴定,同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15届国际创造发明博览会金牌奖,这也是中国日用瓷在国际上获得的第一枚创造发明金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日用陶瓷泰斗张守智曾说,淄博高石英瓷仍然是全世界唯一的,其高档水平,可以与英国Wedgwood相比。正因如此,高石英瓷在中国,长期被委以重用。

           而此时期的Wedgwood,象征着英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制造商,却正逐步走向衰落。2009年1月,Wedgwood接受破产管理,其在世界陶瓷中“江湖”传奇,正成为了一个“传说”。

        9年后,2018年6月,以山、海为题,以齐鲁“海岱文化”为主题的淄博“华青瓷”,摆上了上合青岛峰会元首宴的餐桌。“甫一亮相,惊艳上合”。而这一摆,承载着中国陶瓷工匠人实现中国陶瓷复兴、回归世界中央舞台的智慧和梦想,已经徐徐展开……

△ 2018年6月9日晚,上合青岛峰会欢迎宴会用瓷“华青瓷”

02

自觉:千年的文化回望

       马未都曾有言,“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依赖的一定是我们的文化,而不是其他。”从文化角度去理解马先生之言,审视中国城市发展、地标、独特,这话同样适用。

        文化是第一创造力,一座城市秉持何种文化,整座城市的气质,从城市的道路、瓦墙、甚至绿植,便能窥探一二。文化对艺术的熏陶,提升一座城的审美,同样也带动一座城的发展。

         淄博,这座千年的城,因为陶瓷的千年延续,拓宽了这座城市的纬度;因为齐文化在此衍生,拉伸了这位城市的经度。“齐风陶韵,生态淄博”,让淄博在中国的发展中,得以“纵横”驰骋,也让淄博在全球的视野中,成为代表山东经济发展,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璀璨的原点。

△ 中国陶瓷琉璃馆外景

        2019年1月,淄博市文化中心、中国陶瓷琉璃馆同时启用、开馆。这座被称为“史诗般的建筑群”,在淄博迅速崛起,成为淄博集聚文化产业的IP之地,众多的企业在此入驻。

       “国字号”陶瓷琉璃馆,能在淄博落户,并非偶然。在淄博,有61家博物馆,其中20家为国有博物馆,41家为非国有博物馆。在这些博物馆中,直接跟陶瓷相关的博物馆,就有11家:

       除中国陶瓷琉璃馆外,还有淄博市陶瓷博物馆、博山陶瓷琉璃艺术博物馆、文昌古陶瓷博物馆、人立琉璃艺术博物馆、康乾琉璃艺术博物馆、源一刻瓷艺术博物馆、在堂鱼盘艺术博物馆、三顺民俗陶瓷博物馆、尊峰镶嵌艺术老琉璃博物馆、博山雨点釉博物馆。

        如此之多的博物馆,无论的官方还是民间,足见淄博对陶瓷的情有独钟。如今的淄博,陶瓷已经渗透到这一座城市骨髓之中。有时候,笔者会想,中国有五大瓷都,八大陶瓷产区,为什么是淄博,能打造出“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的行业品牌?进而塑造这一座城市的形象?

        漫步淄博,或许我们能总结出最重要的一点:文化自觉,以及文化使命。

△ 中国陶瓷琉璃馆展品

        淄博陶瓷,从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一路走来,淄博地区出现了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齐文化,这一路,淄博陶瓷在兴衰中不断革新……

        正是如此之久远的文化沉淀,让当代淄博,不得不肩负起“中国陶瓷复兴”的自觉与使命,一代一代的淄博陶瓷人,前仆后继,沉醉于千年陶瓷艺术之中,忘我于陶瓷技艺研发之中。

       在淄博,国家级、山东省级、淄博市级“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相继涌现,陈贻谟、冯乃藻、张明文、李梓源、杨玉芳、尹干……正是他们,左手陶瓷,右手年华,用尽他们的一生,将千年陶瓷文化、齐文化揉碎、汲取,化作一件件现代陶瓷器物,让中国陶瓷,苏醒。

△ 陈贻谟设计的硅元瓷器“中华龙”系列之一

03

跨越:“文”与“技”的化学反应

         如果,陶瓷大师的传承,是陶瓷文化上守望,那么,在淄博,“新材料”是创新上的守望。

2010年9月,全国首个“新材料名都”与8000年前的“中华第一窑”,在淄博实现了握手。这跨越8000年“火”与“木”的生存技能、生活艺术,在淄博产生了千年的化学反应。

        在淄博,齐文化—陶瓷文化—陶瓷艺术—陶瓷技艺—高品质高性能陶瓷—新材料—新旧动能转换—老工业城市复兴,“文化”与“技术”,看似不紧密的两个因子,在淄博,由“陶瓷”链接在了一起。陶瓷名都、老工业城市、新材料名都、生态淄博,在这些身份之下,笔者看到了,“文化”,在它们中间的“灵性”闪烁,而陶瓷,是淄博经济发展“灵性”上最重要一环。

△ 淄博市张店区一角

        在全国,淄博正成为那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2018年,淄博决定把2018年作为“技术改造突破年”,推出工业技术改造“三千计划”,制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20条”,集中做好“高、新、轻、绿”四篇文章,建设新型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

        淄博陶瓷,作为淄博集文化、艺术、产业等完备工业生态,文化与技术的“化学反应”,代表了淄博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让淄博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的助力之一。

         千年的陶瓷、千年的文化、百年的工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脉”,现代化的工业,在淄博实现了融合。舒亚·韦奇伍德或许想不到,自己创立的Wedgwood陶瓷厂,会在250年,走向衰落。而他一心想超越的“中国陶瓷”,却在潮起潮落,延续千年之后,在此刻,崛起。

         或许,在此,还是马未都的那句话能给韦奇伍德答案:“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依赖的一定是我们的文化,而不是其他。”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