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博物馆收藏品中有一件珍贵的瓷器———“釉里四色”荷塘瓶,人们俗称它为“万件瓶”,为大名鼎鼎的“青花大王”王步彩绘。
瓷瓶的瓶颈、腹体分体烧制,子母口相接,接口不上釉,组装、拆卸自如,另附硬木座,一套三件。瓶颈高51厘米,口径51.5厘米;腹体高151厘米,颈腹组装后通高202厘米;如果置于木座(高40.5厘米)上陈列,套件高度达242.5厘米。瓶颈喇叭撇口,单体上、下外撇维度及口径尺寸如一。腹体坯胎为六节坯叠垒而成,用手触摸可以明显感觉到其接痕。瓶足单为一节,外撇,二层台式圆涩底。
图:王步彩绘“釉里四色”荷塘瓶局部图案
瓶颈和腹体装饰都是分三个主要层次:上层是复式如意云首,每一云首内绘一朵莲花,为明洪武、清康熙云首风格,瓶颈、腹体如一;中层为主画面,瓶颈简约地绘画一周连枝葡萄,瓶腹体绘荷塘景物通景一周,为整个瓶体装饰的主画面;下层为复式变形蕉叶纹饰,每一蕉叶尖饰一云头,云头内绘一朵莲花。腹体主画面所绘莲荷的蓬、花、苞、叶含放舒卷自如,莲荷之间绘有四只款款飞舞的蜻蜓,三只立于荷梗之上的精灵黄莺,三只偃仰反侧的鹭鸶,三只姿态各异(蹲、跳、浮游)的青蛙。整个荷塘极具纵深感、立体感,景物工写兼备,潇洒飘逸,栩栩如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瓶颈的上、下口沿另外绘有云气纹和回纹一周,使瓶颈愈发显得富丽堂皇;腹体胫下另有一组波纹曲线和一圈连枝纹环绕。整个瓶体画面庄严大方,气象清新。
这件硕大无朋的瓷瓶属于琢器行的大件,俗名“万件瓶”。
历史上,“件”是景德镇瓷业中琢器(主要是瓶、缸、壶)大小规格的计量单位。品种繁多的琢器大小规格由高、口径、腹径、底径、内深、重量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综合起来,简化称为多少“件”。不同器型各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又各不同,瓶以高度为主要要素,“件”的大小主要由高度决定,如1.48米—1.50米高的瓶叫“千件瓶”,2米高的叫“万件瓶”;缸则以口径为主要要素。一般而言,“件”数越大,原料配方、制坯、装饰、装烧的技艺难度愈高,成品率愈低。自然而然,在瓷器生产和销售的历史发展中,“件”的大小又成了制瓷难易程度的标准和瓷业界制定生产定额、工人工资和瓷器销售价格约定俗成的依据,甚至成了政府收税的依据。
历史上传世的“千件”高瓶极其罕见。一般高瓶的坯胎制作多是分底、肚、颈三节或四节制成,而这个“万件瓶”则多至八节。像这样的“庞然大物”装烧也需大费周折,不仅需要一个特别改装的大窑门,还需要特别的装匣程序。一般先将釉坯运入窑中,再将一个个空心匣套装、连体,然后用黄泥塞好缝,而后才能封窑升火。
以前人们一直把这件“万件瓶”的学名定为“青花釉里红莲荷瓶”。经笔者仔细观察发现,其实它的装饰工艺是“釉里四色”。
清代康熙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新创“釉下三彩”工艺(冯先铭先生如是称,历史上景德镇本地称“釉里三色”),即在青花釉里红的工艺基础上,再加豆青釉在生坯上彩绘(烧成以后为青绿闪黄)。康熙时代的“釉里三色”瓷极其珍贵,后代曾出现过仿制品,但质量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