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陶瓷文化>>|
浙江越窑瓷

发布:2014-5-30 11:10:41  来源: 东南商报 [字体: ]
在运河里抓鱼的苗老伯。胡龙召 摄
在运河里抓鱼的苗老伯。胡龙召 摄

  行走到隋唐大运河的末端,我们见到了运河通济渠还在流淌的河段,虽然只剩下47公里长,昔日漕运的主干线也已萎缩成一条窄窄的小河,可是她仍然在造福于民,灌溉着沿线的一方土地。

  《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采访团第16站来到安徽宿州,在这条“活运河”的沿岸,曾经因运河而生的10里长庄依然如故。1000多年前,这里曾是水上陶瓷之路,浙江的越窑瓷当年就是通过这里进行外销,开始流动的。

  记者 程鑫

  “活运河”依然在造福于民

  一路穿村越镇,我们来到宿州泗县泗城东段曹苗村。一条很不起眼的小河穿村而过。小河两岸是金黄的麦穗,微风吹过,掀起层层麦浪。

  “这就是隋唐运河通济渠段唯一活着的运河。”大运河泗县段保护申遗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张伟的介绍让我们甚感意外。史书记载,通济渠“渠广四十步,河畔筑御道,道旁栽柳树”,而眼前的这条小河窄了很多,水面几乎被浮萍覆盖。

  “可别小瞧了她。她虽不是什么风景,却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指着小河沿岸长长的一排老屋,张伟说,这就是宿州有名的10里长庄。运河开通后,人们傍河而居,渐渐聚集,形成了延绵10里的村庄。数百年来,这些村民靠着这条运河生生不息。

  中午时分,76岁的苗老伯在河里抓鱼。老人家住在河边不到10米远的老房子里。同村里所有村民一样,苗老伯祖祖辈辈都以种植小麦为业,灌溉用水就是取自这条还在流淌的运河。

  运河沿岸,随处可见白色的小羊懒散地啃着青草,时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河里则放养着大白鹅,悠闲地觅食。放眼望去,到处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麦穗。

  浙江越窑瓷外销的水上通道

  活着的这段运河是隋唐大运河的末端。据介绍,宿州段运河自安徽濉溪入境,全长112公里,而泗县境内的运河则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城内的运河如今已被填平,只剩下了这段大约47公里长的活运河,向东流入淮河。

  正是隋唐大运河连接了中国内地的五大水系,从而为瓷器的运输创造了条件。

  古时候,瓷器的陆路长途运输风险极大,有个传说可以了解陆路运输瓷器的艰难。当时,瓷器商贩把采购来的瓷器先放在潮湿的地上,在每件瓷器里灌满沙土,再在沙土里撒上草种或麦种,再把瓷器一件件叠起来,用绳子扎紧。接着在这些土柱上不断地洒水……慢慢地,撒播在沙土里的种子生根发芽了,根根芽芽,互相交错,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这时候,就可以装车起运了。

  隋唐运河开通后,内地各窑口的瓷器开始流动,浙江的越窑瓷当时就是通过这条通道开始销往外地,宿州,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中转站。1999年后,宿州和淮北在大运河遗址发掘出大量的瓷器,成为隋唐大运河是当时水上陶瓷之路的实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收藏开始升温,不断有淮北一带的农民拿着唐宋瓷器到城区兜售,引起了收藏界的关注。

  考古部门开始集中发掘,在宿州大运河遗址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绝大部分都是瓷器,出土瓷片数以吨计,窑口达到20多个,涉及朝代有隋、唐、五代、宋、辽、金等。瓷器数量之大、窑口之多、年代跨度之大、分布地域之广,以前从未碰到过。

  这些瓷器虽然在水中和地下经过上千年的岁月,但色泽仍然光鲜如初,有些甚至完好无损。其制造的窑口多为官窑,包括安徽的寿州窑、陕西的耀州窑系和浙江的越窑系等10个窑系。这一切,都向人们诉说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绚丽多彩和大运河的辉煌历史。

  古运河承载的文明源远流长

  行至今日,我们走完了隋唐大运河,虽然因为黄河泛滥,淤积的黄沙将大运河掩埋于地下,遁入地下的大运河,携带着大量的文物,用窒息式的方式与世隔绝,但这些文物记载了运河往日的信息,并完整地保存下来。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大运河的隋唐宋历史:枢纽四面八方、融贯东西南北、流转山泽百货。

  隋唐大运河是一条血泪之河。隋炀帝即位后,征夫数百万,弄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隋炀帝因此成了人们眼中的暴君,民间戏说他修建运河,也是为了满足自己乘龙舟、看琼花、赏美女的私欲,但历史是公正的,隋唐大运河不仅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用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来评价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地位,是最恰当不过的。

  这条被埋藏在地下的古运河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将像泗水运河仍在流淌的活水一样,源远流长。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