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陶瓷文化>>|
千年光影交错的云南陶瓷

发布:2015-7-7 9:24:41  来源: 中国文物网 [字体: ]

  云南着名航海家郑和,1405年﹙明永乐3年﹚率领由240多艘海船、27400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7次。船上装的3样主要物品是:茶叶、丝绸和陶瓷。


  云南陶器出现的具体年代,目前尚难明确,根据考古发掘材料估计约在6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这时的陶器由于烧造工艺的不同,还出现了红陶、灰陶和黑陶等不同品种的陶器。


  中国陶瓷最经典的审美创造青花瓷,是采用钴蓝颜料制作而成的。云南会泽所产的钴矿原料(珠明青花料)就是当时的官料之一,着名的康熙青花就是采用珠明青花料制作。景德镇、浙江、云南被称为中国古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


  1953年12月7日,中国第一届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江苏宜兴紫砂、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红陶(坭兴陶)、四川荣昌安陶(1997年重庆直辖后,改为重庆荣昌)被文化部列为中国4大名陶。


  当我们揭开历史迷雾后的“云南陶瓷”,我们发现,它的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工艺精湛、产品精美。不仅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珍贵遗产。

  

  云南,彩云之南。这是天空赋予它的称谓。


  当光影交错,时光轮回数千年,


  我们发现,天空给了这片净土以彩云,而大地却也给了这片土地以恩赐,


  这就是各色泥土。


  千年陶土就诞生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而它幻化出来的各种精美亦古朴的陶器:


  汉代墓砖,唐代的瓦当、鸱吻,宋、元时期的青花瓷,清代的紫陶,如今仍存在于居家生活中的建水紫陶、华宁绿白釉陶,丽江金沙陶,永胜瓷器,祥云土锅,傣族陶罐,


  都让人浮想联翩,这是怎样的延续,赋予了它们如此美丽的生命气息,


  以至千年之后,仍觉出它们的好,让人感慨光阴的厚待?


  千年制陶史


  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按时间来推算距今约6000年。


  “云南出土的陶片都能证明它的历史悠久,当时属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与中原出土的陶片相比,主要是装饰上的区别。”云南省紫陶研究会副会长、《云南陶瓷》作者马行云介绍,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先有陶后有瓷,陶瓷在古时主要以杯、鼎、罐为主。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掘出罐、杯、鼎等陶片;元谋大墩子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一件鸡形陶壶,体形如蹲踞的母鸡,栩栩如生,生动可爱,是云南最早的造型精美的原始工艺品。


  马行云说,云南从南诏国时期就盛行火葬,元、明时期火葬仍是云南最主要的葬俗。正因为如此,那时烧制的陶器主要用途之一就是装骨灰之用。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经济的发展,瓷器成为了居家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具。


  人们把黏土加水调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制成陶器。陶器文化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陶器和磨制工具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与此同时,人们为防止陶器经火烧或水浸泡断裂,而在泥土中渗入砂石粉,烧制成泥质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此类陶器多用作烹调器、汲水器和大型容器,故又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之分。


  马行云并非是云南人,但从来到云南的那天起,这个东北人便痴爱上了云南的陶器。他曾踏遍了云南各地,就是为了研究云南陶器,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工艺、传承与产业现状。


  据马行云考证,云南的陶器自新石器时代起一直生产使用到明清时期,其中,以夹砂灰、红、黑陶为主,宋以后开始大量使用绿釉陶。由于云南是多民族聚居地,部分陶器便带有明显的地方风格和异域文化。


  这些具有民族特色亦有异域风情的陶器的出土,展现出了别样的风采:汉代灰陶巫师立像,长舌鸡冠,神情怪异,为全国其他地方所无;元代黑陶舍利塔式火葬罐,制作规整,造型独特;明代绿釉印贴八仙杂宝陶罐,在红胎上用印模印八仙人物、莲花宝杵、杂宝等纹饰,再罩绿釉烧成,带有明显的云南地方文化与宗教特色。许多产品明显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如安佛拉式陶壶、陶罐等。


  从春秋战国至西汉,云南进入了历史上辉煌的青铜时代,创造了灿烂独特的滇文化青铜器,这时,青铜器成为了主要器具,陶器逐渐减少。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这时云南并没有出现瓷器,而一直是陶器和青铜器并用。


  直到元代,云南各地才出现了瓷器。


  马行云介绍,公元829年“南诏攻西川,连陷戎、嶲、邛诸州,12月南诏抵成都,俘子女百数万人而去,南诏自是工文织与中国埒”。大理是南诏、大理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先在这里出土大理国时期成熟的青釉器是理所当然。


  元代是云南陶器青釉的发展时期,在经济、文化、交通发达的地区多有发现。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10万大军乘革囊及伐渡金沙江平定大理,由于地方民族政权分散,闭关自守,有碍封建中央集权统一领导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于是,公元1273年“立云南行中书省,初置郡县”,把政治中心从大理迁昆明,从此云南成为全国行省之一。


  是时,手工业随着经济发展起来,这与内地汉人的迁入有关。元代在“各路设人匠提卒司”,为管理手工业机构。云南土司管辖下的农奴只能耕种放牧,不得从事手工业。元代为了云南手工业的发展需要,就从汉军中抽调一些为“军匠”,或从民屯中挑选原从事手工业者为“匠户”,手工业者不得转业。世袭生产,精艺者则调入大都宫廷使用。


  元代在云南的改革措施,对云南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并为明代在云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样,到了明代,屯田人数达50万户之多,成为历史上入滇人数最多的一次。而此时,云南出现了青花瓷器。


  内地人大量入滇,他们不仅推进了云南的农业发展,而且也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其中不乏陶瓷手工业者,建水窑以“湖广”籍命窑,另临安府所辖华宁境内《重修慈云寺功德碑》载:“冶北里华盖山下,大明洪武年间,有车姓江西景德镇人来滇办厂于此。为生活之计继则汪氏、彭氏、高氏、仲氏,以及范、刘、柯、杨姓,因亲及亲,因友及友接踵而至,遂萃处焉……”这说明内地陶瓷手工业者迁移到云南促使陶窑的兴起,明《云南通志》首次出现了“窑课”,云南窑址和墓葬出土的文物中,这与陶器以元代居多、瓷器以明代居多也相符合。


  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江西景德镇瓷器大量进入云南,价廉物美且品种繁多,冲击了云南的陶瓷市场,瓷器的产量逐渐减少,一些窑炉改烧粗瓷和细陶,多数窑址只能烧一些粗陶罐、盆、坛等。


  窑烧里的千年秘密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


  素胎勾勒,钴料呈色,釉下彩绘,犹如水墨画般明净素雅的青花瓷,姗姗而来。当我们走进云南陶瓷从坯胎到成品的世界,它们曾经在如母体一样的窑中孕育烧制,其最终幻化出的千年风姿的秘密存在于这口口古窑中。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一次烧成。而据马行云了解,云南产钴料的矿区达几十处,为烧制青花瓷器提供了质优价廉的颜料。因此,云南大批烧制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是有其必然因素的。


  千年以来,我们古人在云南纵横起伏的山、蜿蜒曲折的沟渠河流边,茂密的森林里,码起了一垄垄长龙一样的窑口,他们顺着山势搭建起了龙窑。在这龙窑里烧制出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


  龙窑又称长窑,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筑,以斜卧似龙而得名。


  据考古发现,目前云南已发现的窑址约10多处,共有龙窑30多处,每处窑址旁均有大量的瓷片和窑具堆积。其中,已正式发掘的仅玉溪窑一处,其他未发掘的窑址有7处:红河州的建水窑、禄丰县的罗川窑和白龙井窑、昆明的灰土窑、玉溪的易门窑、大理的洱源窑、凤仪窑、丽江的永胜窑。


  在这些窑中,规模最大、产量最大的要数玉溪窑和建水窑。


  建水窑位于建水县城北1公里的碗窑村,分布在碗窑村北后山坡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现存旧窑、湖广窑、潘家窑、洪家窑等瓷片堆积区,占地4000多平方米。马行云介绍,相传宋代,碗窑村就开始烧造瓷器。后来窑业兴旺,加之兼烧陶器,碗窑村便发展为上、中下3窑,成为滇南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时光流转,如今龙窑的全貌已被破坏,窑旁堆积的大量瓷片和窑渣只能说明其曾经的辉煌。从考古调查发现判断,建水窑主要烧制青釉瓷器、青釉印花和划花瓷器,也烧制青釉青花瓷器。


  玉溪窑是唯一一座博物馆正式发掘的窑口,共有3处龙窑,约属元末明初,有古窑和龙窑两处。华宁窑的窑址位于县城城郊。原突起上新建了现代化的陶瓷厂,所以已无法看清窑址的面貌,仅在瓷厂的围墙边挖了约3平方米的探方,发现了许多瓷片。从出土标本和探方的地层关系看,专家判断华宁窑的烧制时间可能为明中期,主要生产青釉瓷器和青花瓷器。


  也许是这种删繁就简的制作,到了清代中期,华宁陶仿烧河南圴窑瓷器,主要釉彩为月白、灰青和红釉,器型有瓶、罐、炉、钵,产量较大,成为云南当地普遍使用的日用陶瓷。如今,一些人家还在使用俗称“土碗”的碗具,事实上这就是华宁陶器,民国后期至今,华宁窑大规模烧制琉璃瓦等建筑陶瓷,成为云南地区建设陶瓷的主要产地。


  古滇国时,生活在滇池和抚仙湖周边地区的土着居民使用的是直釉杯和带流壶等,有浓厚的长江下游地区陶器的风格。位于滇西北的民族则使用的是双耳罐,这与民族迁徙有很大的关系。西汉时期,大量汉族迁入云南,至东汉初,古滇国衰亡,地方割据,这一时期,一部分汉族在夷化,一部分少数民族上层则在汉化,那时使用的陶器则与四川接壤地区的汉墓中陪葬陶俑一样具有浓厚的川俑风格。


  唐宋时期,云南地方自立为王,建立了南诏国和大理国。两个王国均信奉佛教并实行火葬,而其陶瓷器以其价廉物美、易于储存而成为当地最主要的葬具,实用器皿中,除高档金银器外,陶器占了主要地位,文房用品、建筑构件等均有相当水平,此时的云南陶器进入了巅峰时期。据考古调查,云南各地在当时均有陶瓷器出土,宋元以来的陶瓷器出土也遍布除迪庆州以外的广大地区。


  云南墓葬遗址出土的,在唐、宋以前主要是灰陶、红陶、黑陶,元代大量出现了绿釉陶和压模印花绿釉陶,并一直延烧至清初。瓷器在宋元时基本是青釉瓷,到了元末明初出现了大量的青花瓷并延续到清初。


  在云南已发现的古窑址中,除昆明灰土窑外,都曾经烧制过青花瓷器,在元明时期的土墓葬中,普遍有青花瓷器出土。不论是窑址还是墓葬出土的瓷器,青花瓷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其他陶瓷。可以说,青花瓷是云南陶瓷中最重要的品种。


  在这一口口古窑中,我们见到了以火葬罐为主的器皿,其次为瓶、炉、盘、碗、壶、杯等。宝杵、莲花、八仙、人物这些一抹抹青色勾勒其上,“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清代龚轼先生此言着实不虚。


  天青色世界里的干坤


  云南陶器,尽管风雨千年,它仍自顾自地美丽着。


  千年制陶史让云南的陶瓷呈现出了民族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丽。从那青、绿、蓝的色彩里,我们看到了别样的云南陶器,从那素坯勾勒出的青花里,尽管风雨千年,它仍自顾自地美丽着。


  青釉瓷器是中国瓷器着名传统颜色釉,又称“青瓷釉”。在古代南方,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


  马行云介绍,从史料记载和现代考古材料看,最初的青花瓷器在造型和装饰方面与同时期陶器基本相似,说明它的制胎工艺来源于当时的陶器,而烧瓷上釉的技术则由内地传入。这一时期的主要器型是盘、碗、罐、瓶,多数为素面不带装饰,以晶莹透亮的釉色取胜。少数的瓷器饰有简单的水波纹、几何纹等。


  云南陶瓷从大理州境内火葬墓出土的大理国青釉环纽斗笠形盖、敛口贴印人物罐、附加堆纹青釉平底罐,其瓷化程度已相当好。在此之前应有一段青釉的萌芽期,而且和南诏细质釉陶有着渊源关系。


  元灭大理国后,带来了中原的制瓷工艺,云南陶器逐渐被瓷器替代。至明中期,除达官贵人的陪葬俑仍十分精美外,古典陶器已逐渐衰落。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它成熟于元代的景德镇,而云南则是在明代开始大量涌现出青花瓷器。明朝中期,云南的青花瓷器达到了鼎盛时期。云南陶瓷研究学者、原云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曾着有《玉溪窑》、《星火南来》两本书,据他考证,云南出土的青花瓷,当时产量达到了中国第二位,仅次于景德镇。


  “当时云南青花瓷的工艺是从江南传过来的。但是云南人却根据其地域、风俗和文化的不同,制作出的青花瓷特点不一样。”马行云说,产自云南的陶瓷泥料不一样,釉色也不一样,因此风格就不一样。


  “与浙江的青花瓷器呈现暗蓝色、江西景德镇青花瓷器呈现天蓝色不同,一眼望去,就知道是云南的瓷器。特别是云南青花器上花纹密而繁多,题材以缠枝花、牡丹、龙凤、鱼藻、瑞兽、海涛及杂定图案为主。”据考证,云南元明时期的窑址和墓中出土的青花瓷片数以万计,窑址和墓葬出土的完整和较完整的青花瓷器大约200多件。主要有青花瓷盘、碗、碟、蛊、杯、瓶、罐、壶等。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在这片土地上,因为各个地区的土质和颜色不同,各地区的陶瓷器也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特色。


  明末清初,云南建水发现了五色陶土,开始生产紫陶,至清康熙年间,这里生产的紫陶“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正浓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


  建水紫陶的名声越来越大,以至之后与江苏宜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4大名陶。建水紫陶主要生产的烟斗、茶具、花瓶、笔筒、印盒、烛台等物件,一时行销国内外。至清光绪年间开始生产一种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杨林锅”,又称汽锅,因炖出的鸡肉味道鲜美异常而闻名遐迩。


  而建水紫陶在全国闻名时,云南各地区、各民族的陶瓷工艺的发展也方兴未艾。华宁釉陶、西双版纳慢轮傣陶、香格里拉尼西黑陶、丽江纳西族金沙陶、大理鹤庆瓦猫,形成了现代的云南陶器系列。


  之所以各地对陶器的称谓不一样,这与其工艺是分不开的。陶器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工艺,我们祖先就是以黏土为原料用手工制作,然后经风吹日晒而制成了精美的陶瓷器。


  史前居民制造陶器的方法有手制和轮制两种。在滇池周边地区出土的陶器,先民将湿黏土用手搓成很长的条状,然后用螺旋式的方法把泥条盘成器皿。有的则是直接把湿黏土捏成口型,如小罐、小碗、小杯等。还有一种更为原始的工艺,用草、竹、藤一类已经编织成形的器物为模子,将湿黏土涂抹在上面,放入窑内烧。出窑后,编织物本身烧尽而留下黏土容器,最后成品就是陶器。考古蜀一般推测,史前陶器上的篮纹、绳纹就是这样起源的。


  相对于手制法,轮制法则是较为进步的制陶工艺。将黏土放置于轮上,手脚并用,慢慢转动轮子制成陶器。现代则大部分已经使用电动方式制陶。


  因了土质和工艺不同,云南陶器的类型也不同。


  马行云介绍,红陶是最早在云南出现,它的烧成温度在800摄氏度,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大理洱海流域距今6000年的南诏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李家山文化时期,都以泥巴质红陶和夹砂陶为主,西双版纳的傣陶则具有代表性。


  还有一种彩陶,它是用赭、红、黑、白等色绘饰的陶器。“彩陶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马行云说,它是在陶器未烧成之前就画在了陶坯上,烧成后彩纹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釉陶衣,使彩绘花纹更为鲜明。而花卉、动物、几何形图案绘于其上后方进行烧制,成品后颜色鲜艳,活色生香。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这些从远古走来的美丽瓷器,成为人们平静流淌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也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